欢迎光临~u赢电竞网站
u赢电竞网站
全国客服热线:

0519-83188355

新闻中心

飞越大西洋

来源:u赢电竞网站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2-16 09:27:58

  新华通讯社原社长、党组书记、顾问;曾任中国驻阿尔及利亚、中国驻南斯拉夫、中国驻法国特命全权大使。

  我们夫妇和秘书俞成仁、记者谭岱生于1960年3月中旬动身去古巴。那时候从中国到古巴的路线是很复杂的,从北京到莫斯科的飞机中途要停两站;到莫斯科经布拉格飞往瑞士,再从瑞士转乘去古巴的飞机,经过葡萄牙的里斯本、荷属安的列斯群岛中的库拉索岛,要花近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到古巴,同现在只要一天就能到达古巴相比,真有天壤之别。

  飞越大西洋要花近20个钟头,乘坐的是二次大战时运输机改装的客机。在库拉索岛还遇到了麻烦。库拉索当局曾接到过古巴通知:除了古巴特殊邀请的以外,所有去哈瓦那的人都要先经古巴批准。

  当时,我们只带了中国公务护照和外交部给古巴外交部的介绍信,护照上没有古巴签证,而古巴方面也忘了通知库拉索。库拉索机场人员不让我们登机,经过近一个小时的交涉,最后我用中文写了两句话——“我们是应古巴邀请去哈瓦那的,请予放行”并签上了我的名字。不知道有没有懂中文的,反正他们让我们通过了海关,登上了去哈瓦那的飞机。

  到达哈瓦那机场,迎接我的有古巴人民社会党政治局委员埃斯卡兰特。他1959年率团访问中国时,我在上海接待过他,所以他对我非常热情。到机场迎接的还有外交部的官员和华侨组织的领导人吕戈子先生(古巴名字是路易斯)。

  一下飞机就遇到一件意外的事:当时在飞机旁有个记者模样的人替我们拍了两张相,我没有把它当回事。当我们要进入接待室时,这位照相的人拦住翻译,送给他两张照片,同时索要两个美金。原来他不是记者,而是以照相为生的,所用的相机是一分钟成像的。

  我们只带了瑞士法郎,没有带美金。正在为难时,埃斯卡兰特过来替我们付了两个美元,把那人打发走了。朱黎青问我:“我们没要他照相,他怎么能这样做呢?”我只好一笑置之。

  古巴是加勒比海里一个岛国,由很多岛屿组成,总面积11万多平方公里,60年代初期是700万人口。它的纬度和我国广东、福建南部相同,但因经度相差很大,所以气候不完全一样。一年中没有四季之分,只有雨季、干季之别。每年5月至10月是雨季,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。最热的时候在摄氏27度左右,在太阳下面有炎热的感觉,但一到树荫下就很凉爽。最冷的时候一般在摄氏23度左右,即使在有风而有太阳的情况下,也只需穿一件西装背心、一套单西装。我带了件夹大衣去,只在风雨天穿过两次。在古巴的生活,大部分时间穿两用衫就可以了。

  首都哈瓦那在最大的岛屿古巴岛上。哈瓦那的海岸朝北,面对墨西哥海湾的海面。这是个美丽的海,海水的颜色一天可以变几次,经常是碧蓝的大海;当太阳初升和傍晚有晚霞的时候,它成了紫色的;如果是阴天,它就变成了深黄色。从我住的房子窗口能够正常的看到海,加上海边的多种热带树,看出去真是风景如画。

  古巴群岛沿海的沙滩都很好,一年四季可以在海水里游泳,虽然雨季要凉些,但不少古巴人照游不误。

  哈瓦那的城市建设很美,主要是西班牙风格,也有些美式建筑。沿海有一条大道,靠海的一边是行人散步、休息的绿色地带。我们有空时就在那里散步,吸着从海上吹来的清新空气,舒畅极了。一路上很少看到相同的建筑物。

  古巴人爱吃大米、芸豆,饭盘里少不了食用香蕉。这种香蕉比当水果吃的香蕉个头大得多,当地人叫它牛角蕉,有一尺左右长,切成一段段,在锅里用油煎一下,稍微压平,两面烤黄,吃起来很香甜。

  他们还保留了一种西班牙风味的饭,把虾、蛤等海味和大米一起用啤酒煮,加上调料,味道非常鲜美。这样的海味饭馆到处都有,古巴人改善生活或宴请客人时就做这种饭,我们在古巴朋友家就吃到过。

  古巴人没有饭后午休的习惯,饭后一杯很浓的咖啡是必不可少的,会抽烟的还加上一支雪茄烟。古巴生产的雪茄烟畅销全世界,特别是欧美上层人士少不了的,所以即使后来美国封锁古巴时,雪茄烟也不禁止进美国。

  古巴农民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甘蔗、烟草、咖啡、可可等经济作物,粮食作物面积不到耕地的三分之一。工业生产主要是糖加工厂和以手工为主的雪茄烟作坊,糖的产量人均一吨,还种植和出口多种水果,如木瓜、西瓜、菠萝、橘子,更不可思议的是荔枝和龙眼。后者据说是华侨从中国南方带去种植和发展起来的。农民也种大米,但产量太低,因为他们是把稻种向田里一撒就基本上不管它了,能收多少就算多少,吃的大米还是要靠进口。

  古巴进行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很好,但是由于习惯于单一生产经济作物,特别是种植甘蔗,人民日常生活的一切用品都靠出口糖来换取。

  哈瓦那和美国一海之隔,只有90海里的距离,所以什么用品都可以从美国运来。我们刚到古巴时到街上看看,商店里货物很齐全,大多数都是美国货。要买大件东西,如家具、电视机、洗衣机、冰箱等,只要顾客订货,第二天就从美国运来了。至于街上各种机动车辆、海里走的船,以及工厂动力等所需要的油,当然更靠美国石油公司供给。能够准确的看出,当时古巴和美国经济上的关系非常密切,因此,当后来美国对古巴进行经济封锁时,就会遇到不少困难了。

  我们夫妇住的公寓房子叫杜普莱斯,坐落在海滨大道旁边,是分社帮助找的,离分社办公处不远。孔迈、俞成仁和我们住在一起,庞炳庵、谭岱生住在办公处,两处都是自己烧饭,自己做清洁工作。

  我对外工作忙些,内部事务就由朱黎青多操劳些了。可是她和俞成仁都不谙烹调,只能做做下手。有一次我中午回家晚了些,着急炒菜,把煤气灶开关开得太大了,一点火,“嘭”的一声,火苗扑到了我脸上,我赶紧关上开关。朱黎青朝我脸上一看就惊叫:“啊哟!眉毛烧掉了!”我拿镜子一照,果然是右边的眉毛几乎都烧光了,幸亏皮肤没有烧伤,真是又气又好笑!为了遮丑,以后出门只好戴上副墨镜,直到眉毛长好。

  后来侨领吕戈子先生来我们处做客,看见我们要自己忙烧饭,太辛苦了,就向我们推荐了一位华侨老厨师老凌。他原是哈瓦那华人区桑哈斯街上太平洋饭店的厨师。这是一位很善良的老人,每天一早来,晚饭后回家,对我们很亲切,我们才算从买菜烧饭中解脱出来。

  中古正式建交前,国内代表团到古访问的很多,差不多一个接一个。代表团把我的住地看作是“使馆”,除了公务方面的事找我们外,还希望到我们住的地方来吃顿饭。他们很坦率地说:“洋饭实在吃不惯,到你们那里喝点稀饭、面条也愿意。”我们住房小,没有条件宴请全团,只好请团领导和少数主要团员到我们住地来吃顿便饭。

  古巴的牛蛙是个头很大的食用蛙,它的腿和鸡腿差不多大,用油一炸,相当好吃。

  古巴有海螃蟹,但古巴当地人不吃,华侨可以随便到海边去捉,然后到市场上卖,非常便宜。我们买回来蒸一蒸,招待国内来的,很受欢迎。古巴华侨很多,所以各种素菜都有。我们用四菜一汤招待代表团的吃饭,他们都吃得很高兴。

  1960年9月初两国宣布建交后,特别是美特窃听新华分社事件发生后,古方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中国外交代表的安全,把我们夫妇和俞成仁、贸易代表邹斯颐及工作人员等7人一起安排住进古方认为比较安全的科莫多罗旅馆。

  旅馆建在海边,前面是花园,后面是大海,离海滩不远还有海水游泳池和网球场。这里的工作和住宿条件都很好,可惜没有自己做饭的地方,对于吃不惯洋饭的就不方便了。他们在餐厅吃饭,要个炒鸡蛋和面包就算一顿饭,天气热时甚至就用冰激凌当饭。可是对健身来说,条件倒是很好的,工作之余去海里或游泳池里游泳。我们夫妇就在那里学会了游泳。

  我们住进旅馆后,老凌就回家了,后来听说回广东老家去了。旅馆生活并没有过几个月,当12月使馆正式建立起来后,我们就搬进了使馆租用的官员宿舍,过上了大使馆的正常生活。